诗词大全
/
/
陆游
/
霜降前四日颇寒

霜降前四日颇寒

·作者·

陆游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标签:
  • 励志
  • 农事
  • 旷达
  • 节气
  • 译文

    四天前霜降,寒意渐浓。草木开始凋零,风云时而变幻莫测。

    儿童放下锄头,停止耕作,邻里间开始举行竞赛,欢庆丰收。

    鹰击中了霜降的喜悦,鹳鸟的鸣叫预示着雨水的降临。

    君不必叹息兴衰,因为已经有了重新燃起的火苗。

    语音
  • 注释

    1.颇寒:非常寒冷,点明霜降前四日的气候特征。

    2.阖开:开合,形容风云交替变化的动态。

    3.锄麦:指播种冬小麦。农谚云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此处 “锄麦” 应指寒露前后的播种劳作。

    4.赛神:古代民间祭祀活动,通过歌舞、游行祈求丰收、消灾。宋代赛神多在秋收后举行,兼具庆祝与祈雨功能。

    5.鹰击:雄鹰俯冲捕猎,古人认为霜降前鹰隼活动频繁,象征节气更替。

    6.鹳鸣:鹳鸟在气压低时鸣叫,预示降雨将至,体现自然现象与天气变化的关联。

    7.复燃灰:化用《史记・韩长儒列传》“死灰复燃” 典故,比喻困境中仍有转机。

    语音
  •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霜降前的秋季景象,表达了对季节转换的触动与感慨。诗人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为线索,构建了一个寓意丰富的意象场景。

    诗中的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示了秋季的来临。儿童放下锄头参加邻里赛神的活动,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庆祝。鹰击喜霜近,鸣知雨来,通过鹰击和鹳鸟的行为,表达了对秋季变化的敏锐感知。

    最后两句“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诗人以寓意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理解。

    诗人告诫君子不要感叹兴衰的事实,因为即使曾经燃烧的烈火已经熄灭,但依然可以重新点燃。

    语音

猜你喜欢

  • 小儿垂钓
    · · 胡令能
    七言绝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 山行
    · · 杜牧
    七言绝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凉州词
    · · 王之涣
    乐府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静夜思
    · · 李白
    五言绝句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秋浦歌
    · ·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陆游

9531篇诗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