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饮酒不至狂,对客不至疲。
读书以自娱,不强所不知。
一窗袖手坐,往往昼漏移。
初非能养生,简事颇似之。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饮酒不过度,待客不至疲惫。
读书只为自乐,不勉强去学不懂的知识。
独自坐在窗边,常常直到日影西斜。
起初并非追求养生,但简化事务却有相似之处。
四季都有可喜之处,但最喜欢的是新秋时节。
简陋的柴门前临近野外的溪流,邻居老者常来闲聊相约。
1、自娱:自寻乐趣;自以为乐。
2、昼漏:古代计时器具,通过刻度浮箭在铜壶中的位置显示时间,白昼专用。
3、简事:简化事务,出自《庄子》"简事而养生"的哲学理念。
4、四时:春夏秋冬四季,此处特指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
5、可喜:令人高兴。
6、柴门:用树枝编扎的简陋院门,象征隐士居所。
7、叟(sǒu):老年男子。
8、相期:相约,体现乡居生活中的人际温情。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期。前八句以"饮酒""对客""读书"三个生活片段,展现自我约束的处世态度:饮酒不失态、待客不怠慢、读书求自得,尤其"一窗袖手坐,往往昼漏移"二句,用计时器日影移动的细节,生动呈现静坐冥思的惬意。后六句点出最爱新秋时节,柴门临水而开,与邻家老者相约闲谈,在简朴生活中获得心灵自由。全诗语言平实如白话,却蕴含"大道至简"的处世智慧。
从结构看,四段式布局层层递进:修身准则-生活状态-季候偏好-乡居场景。物象选择极具平民色彩,野水、柴门、邻叟等意象构筑起平民化的诗意空间。动词运用尤为精妙,"袖手坐"的静态与"闲相期"的动态形成对照,展现动静相宜的生活节奏。四季时序的审美选择,既呼应农耕文明的时间感知,也暗含儒家"时中"的哲学思想。末句"邻叟闲相期"更突破传统隐逸诗的孤独意象,建构起温暖的邻里互助关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