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袁凯
/
京师得家书

京师得家书

·作者·

袁凯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

标签:
  • 古诗三百首
  • 思乡
  • 情感
  • 译文

      我家远在三千里外,

      今天接到一封家信,信上写满了十五行。

      信里没有别的话,

      只说要我早早回到家乡。

    语音
  • 注释

    1、京师:指大都(今江苏南京)。

    2、江水:指长江之水。

    3、家书:书信,家中的来信。

    4、行(háng)行:每行。

    语音
  • 赏析

      《京师得家书》是明代诗人袁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袁凯独居在京师,百无聊赖,收到了亲人的来信,心中充满喜悦之情,于是写下这首绝句。诗中前两句写书信经过三千里的江水送到诗人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至亲希望诗人“早还乡”的愿望。全诗描写家人对诗人的思念,也表达诗人久居异地对家人的无限思念。诗歌十分短小,语言通俗,但情真意切,天然淳朴。

      “江水三千里”,写去家之远;“家书十五行”,写家书之短。古代的信笺一般每页八行,这封家书只写了两页不到。惟其去家有三千里之遥,而家书又仅有十五行之短,故这封家书的分量更显得非同凡响,诗人接信后也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两句全用实字,对仗工整,对照强烈,简括凝练。

      在远离亲人的京师得到盼望已久的家书,诗人的欣慰、喜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因此诗的后两句完全可以抒写诗人捧读家书时的激动心情,或写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但诗人却匠心独具,将自己的感情意绪完全抛开不写,只从家书的内容落笔,写在这封仅有十五行的家书中,亲人没有别的话语,只叮嘱自己尽早还乡。“行行”、“只道”突出了“早还乡”是家书中惟一的书写内容,因其“行行无别语”,更写出这是一种千叮咛、万嘱咐,一再反复诉说的话语,两句诗写出了亲人对自己思念及盼望的殷切和深沉,作为诗人感情的折光,诗人强烈的乡思和迫不及待的归情也就尽在不言中了。据《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文苑传》记载,袁凯元末曾为府吏,博学有才辩,议论飙发,往往屈座人。在文网森严的明初,士大夫人人自危,袁凯历仕二朝,忧谗畏讥,进退维谷,他的处境必然是十分险恶的。家书中亲人切切的叮嘱,固然有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包含着对身羁官场的诗人安危的担忧,而袁凯的乡情中包含对惶惶不可终日的仕宦生活的厌弃及对闲适的家居生活的向往。后来,袁凯就因触怒明太祖朱元璋,惊惧不已,徉狂免归。因此,这里的“早还乡”,是有更深层次的感情内容的。

      这首诗紧扣家书展开叙述,信中只劝早早还乡,与诗人以病免归的情事完全吻合。唐人五绝往往自然真切,不假雕饰。这首诗围绕家书一事,纯用白描,情真意切,恰到好处,颇有唐人之风,在明代怀乡诗中实属难得。

    语音

猜你喜欢

  • 己亥杂诗
    · · 龚自珍
    七言绝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三衢道中
    · · 曾几
    七言绝句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 观书有感
    · · 朱熹
    七言绝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独坐敬亭山
    · · 李白
    五言绝句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