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郑燮
/
山中雪后

山中雪后

·作者·

郑燮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标签:
  • 写雪
  • 古诗三百首
  • 咏物
  • 梅花
  • 冬天
  • 景色
  • 动植物
  • 数字
  • 季节
  • 目的
  • 言志
  • 译文

      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淡薄,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语音
  • 注释

    1、山中雪后: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

    2、檐流未滴梅花冻: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3、清孤:凄清孤独。

    4、等闲:寻常、一般。

    语音
  • 赏析

      《山中雪后》是清代诗人郑燮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郑燮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创伤,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诗人借此诗作托物言志。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此诗也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语音

猜你喜欢

  • 乐游原
    · ·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 题西林壁
    · · 苏轼
    七言绝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七步诗

    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三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四

    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春夜喜雨
    · · 杜甫
    五言律诗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 游园不值
    · · 叶绍翁
    七言绝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郑燮(xiè)

161篇诗词

郑燮(xiè),即郑板桥(1693年-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