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先秦
/
佚名
/
桃夭

桃夭

·作者·

佚名

·朝代·

先秦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标签:
  • 诗经
  • 古诗三百首
  • 桃花
  • 民谣
  • 动植物
  •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语音
  • 注释

    1、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2、灼灼(zhuó):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3、华:同“花”。

    4、之子:这位姑娘。

    5、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6、宜:和顺、亲善。

    7、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8、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语音
  • 赏析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以当时的口语,道出贺辞。第一章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就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个家。第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人”,其实含义很少区别。古礼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今以现代语释为家庭,更易为一般读者所了解。

      此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练。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语音

猜你喜欢

  • 春夜喜雨
    · · 杜甫
    五言律诗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 登鹳雀楼
    · · 王之涣
    五言绝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忆江南
    · ·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 王维
    七言绝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七步诗

    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三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四

    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