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韩翃
/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作者·

韩翃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长簟迎风早,

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

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

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

不觉已鸣鸦。

标签:
  • 写景
  • 唐诗三百首
  • 酬答
  • 译文

      我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

      清虚的秋夜京城荡漾着月光。

      一行秋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

      千家万户传来了捣衣的声响。

      看节候应该是到了更深夜阑,

      思念友人心灵相期睡觉也晚。

      刚刚反复吟诵你送我的佳句,

      不觉乌鸦呱呱啼叫天已渐亮。

    语音
  • 注释

    1、程延:一作“程近”,事迹不祥,诗人的诗友。

    2、簟(diàn):竹名。

    3、空城:指城市秋夜清静如虚空。

    4、澹月华:月光淡荡。澹,漂动。

    5、星河:即银河。

    6、砧杵(zhēnchǔ):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砧,捣衣石。杵,捣衣棒。

    7、节候:节令气候。

    8、心期:心所向往。

    9、卧:指闲居。落空。

    10、向来:刚才。

    11、秀句:诗的美称。

    12、鸣鸦:天晓鸦鸣。

    语音
  • 赏析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是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题意为程延有《秋夜即事》诗来赠,韩翃作本诗酬答之。就六、七句观之,当为诗人闲居无职时所作。

      诗中陈述诗人卧病深秋的寂寞心情,并对友人赠诗表示谢意。前半首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颈联写更深夜阑,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联写吟咏赠诗,不觉已鸦噪天曙。全诗结构严谨,清幽淡雅。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与诗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长簟迎风早”是说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一个“早”字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达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星河秋一雁”,是说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说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故而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颈联转入叙事,写出悲秋的原因。“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节候”,这两个字承接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句意思是说,看来节候大概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与下句的“卧”字相关照,“卧”是卧病在床,故对节候不能作定论。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实观,疾病缠身,又临深秋,可见诗人的悲哀心情,跃然纸上。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二句意谓,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以扶病之身而能长夜吟庆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已尽了题意。同时,也写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诗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见。

      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现意。写景与叙事,笔墨虽二,情意实一。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有如红线串珠,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语音

猜你喜欢

  • 悯农
    · ·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 凉州词
    · · 王之涣
    乐府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秋浦歌
    · ·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 凉州词
    · ·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 惠崇《春江晓景》
    ·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韩翃

339篇诗词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体裁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天宝13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